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穆益林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帛画情怀

2017-08-11 00:00:0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吴伟余 
A-A+

  那橘红的花瓣半卷半舒透出阵阵幽香,那银亮的水珠晃悠着慢慢地从紫金色的草尖滴淌,那青绿的荷塘随风扭摆传递来一池的蛙鸣歌唱,那飘舞靛蓝水袖的采桑女将笑语系在缕缕阳光……这是读穆益林的帛画给人的诗意般感悟。

  生于上海,自幼生活在“鱼米之乡,丝绸之府”的故乡嘉兴的穆益林,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,上海大学教授。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,即以潜心创作的一幅传统国画《台风季节》与中国美术巨擘陆俨少一起荣获“上海美术大展”一等奖,由此蜚声中国画坛。

  但凡有大成就的艺术家,不安于现状,不止步于当下,尽力攀登艺术的新高峰向来是一种宿命。成名后的穆益林冥冥中也被这种宿命机缘巧合地“摆布”。

  步入上世纪80年代,在国画界声誉渐隆的穆益林似乎是在突然的一夜间,投身进有着3000年历史的中国帛画怀抱,并矢志不渝。他对帛画的不舍不弃曾引来同行颇多的讶异。这里我们已不必赘述是艺术家追求着帛画,还是帛画钟情艺术家。总之堕入帛画“爱河”的他,从此甘坐3O年冷板凳,惟帛是从,独辟蹊径地将帛画营建出了新的艺术春秋。不仅如此,他还把两个专攻美术史的女儿拉了进去,共同探索帛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。

  帛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,战国时代人们将飞禽走兽,人物神灵画于其上,称为帛画。穆益林倾心材质柔软,渗透力强的帛画所能表达的隽永淡雅的古韵,与其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,日趋臻熟的笔墨功夫固然密不可分,但其故乡嘉兴俯拾皆是的桑蚕文化印记,相信在他幼小的心灵早就播下种子。因此与帛的笔缘,他认为仿佛有神秘使命的召唤,每当笔墨化身于帛,心灵就有一种碰撞,笔调墨色就有了生命的律动,有了远胜宣纸的广阔施展空间。即使浓墨重彩,也荡漾出氤氲灵气;中国浓郁的桑梓人文情怀,通过帛上形象的光晕粉色靓丽折射。穆益林笔下的仙鹤,山水,桑叶,花蝶……常常是一画百相,一步一景,甚或有画内画外清风徐来,鸟鸣耳畔的意境,呈现世人与大自然亲爱一体的崭新大美意象。在他帛画创作的起步阶段,我们就能从他在全国大展上得奖的《雨中情》和《家庭教师》两幅作品中,看到他拥有的文化思想高度,娴熟高超的美术素养。一方面作品通过身边鲜活的事例,表达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敏锐关照;另一方面,帛画展现的空间场景,传递人物精神的笔墨张力,对传统国画运笔法度的突破,使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在帛的世界里深情地交响欢歌,令人不得不对帛画的艺术感染力啧啧惊叹。

  穆益林帛画从远古走来,继文化大统,古为今用,突破人们承袭的纸画审美窠臼,还干古之绝响,构建历史和当代通融的美术新天地。他的作品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,在欧洲巡展时,当地美术评论界普遍给予高度评价。人们从他的作品中,体验到了古老华夏文明的璀璨历史,以及对中国未来的美妙憧憬。

  前不久,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举办的“在文化自信语境中的帛画复兴”专题研讨会上,穆益林表示,帛画的复兴与振兴中华优秀文化紧密相连,溯源历史长河,丝绸之路的兴起,处处有着帛画的身影。丝绸之路有多长,帛画的踪迹就有多长。在东亚,中亚,西亚,甚至更远的地方,出土的文物和大量史料可以佐证,帛画作为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,随古代的丝绸之路早已走遍了四面八方。今天,正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囯,如何高举中国文化的大旗,在多元的全球文化博弈中,塑造中国形象,特别是文化如何服务于由中国倡导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穆益林觉得夯筑与中国文明根系相连的路轨,进而迈步世界,帛画的复兴,有着自己应有的担当。

  正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、不计个人得失的奋斗精神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,帛画已被确定为“中国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”,穆益林也因此被授予“帛画代表性传承人”。

  我们在为穆益林的帛画成就给予激赏的同时,除了对他艺术精神致送一份景仰,尤其需要着力构建培育这种精神的社会环境,这不仅是艺术工作者的任务,也是每个文化管理部门应有的职责。

  有鉴于此,我以为我们的时代需要穆益林的帛画艺术,更需要他为复兴帛画的献身精神。

  (吴伟余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穆益林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