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益林
笔名燚林、禾少白,教授,中国美术 家协会会员。1944年出生于上海,1960年起求学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,于1966年大学毕业。历任上海大学副教授、上海东方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、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及会展设计中心主任、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、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学科领头人。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展全国美展和国内外艺术交流展,曾获“上海美术大展”一等奖,“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创作奖”,“全国职工画展”二等奖、优秀创作奖,“文化部国际中国画展”一等奖,“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”优秀创作奖等奖项。多次应邀赴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。作品多被中国美协、上海市美协、博物馆、美术馆及五星级宾馆和国内外藏家收藏。中国画作品《雁山观瀑》作为国礼由政府礼赠前南斯拉夫总统。出版有《穆益林画集》、 《穆益林现代帛画精选》。自1983年以来,致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,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,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帛画艺术,为中国帛画在现代国际画坛上的独树一帜作出贡献。
鉴定备案现场
鉴定备案现场
鉴定备案现场
穆益林:关于雅昌的鉴定备案这个工作,我从去年就已经知道了,那时候我已经很关注,因为在1978年之前,我也协助一个朋友,已经在开始搞类似于这样的工作,和我们专利,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,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在做了,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了,所以我对这个事情一直是比较重视和关注的,雅昌做了这件事,这个工作我觉得非常有意义,不仅仅是对我们现在社会的负责,也是对我们后代们的负责,所以我觉得我们艺术家应该来支持这样的工作。
天地皆诗卷三十九 忆江南 帛画穆益林 2011年
荷塘印象N0.10 天赐辉煌 帛画 穆益林 2014年
我是在30多年在研究和传承中国的帛画,这个中国帛画本身我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由于传承方面的原因,我们很多国内和国际上的人对帛画已经生疏了,我看到了这些问题以后,我就觉得我们这些人应该把它担当起来,把它传承下来,把它进一步的发扬光大,所以做了这样的研究和创作,现在也是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项目。我的帛画是有一定特点的,就是说利用了这个丝绸的遮光性、透叠性,和它色彩的高饱和度,我创作了一批作品,能够产生一定的色变的效果,比如说侧面看,它是青山绿水。换个角度或者换个灯光,正面看,它就会变成金山银水等等,像这样的一个充分利用我们丝绸的特点,把我们帛画创造出一种唯有丝绸材质上才能创造的这种艺术的效果,目前来讲,在国际国内,还是没有看到过的,我们的艺术界和政府的领导,我们的史论界对这个工作,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。
天地皆诗卷一 夕阳 帛画 穆益林 2006年
天地皆诗卷四十四 湘西印象 帛画 穆益林 2011年
怎么来利用丝绸的这个特点来进行,创造出只有丝绸上面才能有的一种绘画效果,油画画不出来,纸画画不出来,其它的材质上没办法画出来的效果,那就是维护了我们帛画的一个独特性,从这一点上来讲,就是说我画了很多时间,从研究,我从1983年开始,一直探索到1993年底,我还没有探索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效果,到了1994年的时候,我把它摸索出来,也是偶然看到了女同志的丝巾,它交叠了以后,会产生出色变的变化,我一下子觉得这是我们丝绸特有的效果,怎么把它用到画里边?那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从颜料,各种正面反面,怎么一层层的画,而且不同的面料,比如说绢、绉或者纺,这些不同的面料上面,我要用不同的方法,让它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,而且不同的色彩,它的色变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,比如说我用金和银,这个金和银我就探索了好多时间,用什么样的金,什么样的银,这个金粉要怎么样使它又成熟,又能够很亮,闪亮,所以国内的颜料,国外的颜料,我都拿来充分的试验,各种材质试验,逐渐逐渐摸出了自己的一些艺术手法的规律,这些规律我在大学里边讲学的时候,我都一五一十的告诉大家。
所以我们帛画它有它自己的一个传承的特点和创造的特点,它创造的空间非常的大,像我们中国的丝绸上的绘画,就是绢本画,也就是我们丝绸的,我们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过程当中,已经积累和创造了帛画特有的一个法度的标准和技法的系统,但是帛画为我们创造的一些辉煌的效果,已经引起了世界上的重视,比如说我们马王堆的两千一百多年的帛画出来以后,就引起了当时世界上的艺术界、收藏界和文物界大家的普遍震惊,原来我们中国画的色彩是那么的鲜亮,那么的艳丽,表现力是那么的强,并不是完全黑黑白白这样的效果,或者以黑白为主的效果,打破了人家对中国画的一种偏见,所以这个帛画本身是个创造性的画种,它是它优秀的传统,在现在我们继承的画,我们首先要继承它的优秀的传统,以创造性的精神来发展,来弘扬,来传承,把帛画的古代传下来这个法度,法度标准,技法系统,我们要严格的遵守,因为只有高难度的技法和很高标准法度的标准,你才能够使这个艺术登上顶峰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